影之女 "玉屏Blog"

"玉屏" 之意: 1) 白燕, 原名陳玉屏 2) 金燕玲, 在影片 [地下情] 的名字, 叫廖玉屏 個人影評集: www.geocities.com/arsuearsue/ Since 28 Feb 2005

Saturday, December 31, 2005

電影百一週年紀念 --- 我最喜愛的世界電影


今天是電影誕生百一週年 (約定俗成) 的日子,可是,近幾個月,筆者極少觀察世界電影的活動,所以根本不知道全世界有否為百一週年作慶祝活動。而在香港,則可以肯定,沒多提片言隻語 (除了今年高調地慶祝中國電影一百週年外),當然,沒有紀念活動,客觀因數實在太多,我們也不用幼稚地強作什麼感嘆、諷刺之類的話……

由是故,筆者還是幹回「老土事」,選出自己最喜愛的世界電影,以作與影友茶餘飯後的話題;當然,在本人的個人影評網頁內,已選過了,另在msl forum,也選過一次了,可說已「玩到殘」,但,今次是一個全新的名單,其中換了一些電影,而且短文寫法也有不同,著重「感受」多過「評論」 ,各位還是不要計較太多吧……

以下的名單,其實分了「最愛」、「次愛」及「特別欣賞」三部份,每部份排名不分先後:

最愛電影 –

1)【的士司機】(Taxi Driver) (Martin Scorsese, 1976) #1 最愛

2)【媽媽】(成瀨巳喜男, 1952)
3)【浮雲】(成瀨巳喜男, 1955)
4)【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Stanley Kubrick, 1968)
5)【閃靈】(The Shining) (Stanley Kubrick, 1980)


次愛電影 –

6)【我出生了,但…】(小津安二郎, 1932)
7)【戲諜人生】(To Be or Not to Be) (Ernst Lubitsch, 1942)
8)【山椒大夫】(溝口健二, 1954)
9)【林家舖子】(水華, 1959)
10)【早春二月】(謝鐵驪, 1963)
11)【受影響的女人】(A Woman Under the Influence) (John Cassavetes, 1974)
12)【愛情萬歲】(蔡明亮, 1994)
13)【月黑高飛】(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Frank Darabont, 1994)
14)【七宗罪】(Se7en) (David Fincher, 1995)

特別欣賞 –

15)【怪談】(小林正樹, 1964)
16)【假面】(Persona) (Ingmar Bergman, 1966)
17)【紅色讚歌】(Még kér a nép) (Miklós Jancsó, 1971)
18)【懷鄉】(Nostalghia) (Andrei Tarkovsky, 1983)
19)【戲夢人生】(侯孝賢, 1993)
20)【生死時速】(Speed) (Jan de Bont, 1994)


1) 【的士司機】表面上有很多矛盾,有很多不明所以的地方,但如細心留意的話,非但沒有矛盾問題,而且與現實世界從容地接軌,充滿混雜及糾纏不清;而導演表面上沒有統一風格 (但每一處也用得其所) 的拍法 (除了氣氛),與Paul Schrader的劇本,可謂天作之合。我自知能力有限,所以我不知應從何說起,因為【的士司機】太真實了、太豐富了、太複雜了。

2) 它是我看過而又覺得最溫馨的家庭通俗劇,每次翻看,感受到的甜蜜,並沒有減退。尾段母親帶子女遊玩、及結尾年青人寫書信的場面,是全片bittersweet的高潮,而影片的成功,我覺得跟田中絹代的有力演出,有莫大關係。 【媽媽】並不是成瀨一貫作風的電影,但這無損它的價值,也無損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3) 是的, 【浮雲】的目光交接、以及兜兜轉轉的結構,是它構成的必然部份,這方面在世界的影評界中,已是老掉牙的論述。不過,筆者最喜歡的,竟然是它帶有喜劇的元素,最主要可算是森雅之眾多的對白,時而「關心」,時而「扮可憐搏同情」,時而「尖酸刻薄」,所有女人也為之投降了,高峰秀子說了一句對白,很能反映這種特質:「你是能如此冷淡,而又能抓住女人的心」。男士們,這點東西不易學的,女士們,小心這種男人啊。

4) 神秘的氣氛、炫目的特技、氣魂的構圖,合而成為一次純感官的美妙觀影經驗。把故事內容或信息意義放在一旁,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吧! 我期待著香港戲院重映【2001】 ,在漆黑的世界,縱身飛入太空進行探索。

5) 【閃靈】是否真的具內容深度,依然眾說紛紜,不過,在感管/技法上看,它不折不扣是一齣非常「正斗」的電影,在氣氛營造及空間佈置兩方面,既是大師級,又非常「好看」。

6) 一般來說,小津安二郎的精純藝術,到了戰後才完全開花結果,不過最能打動我心,還是【我出生了,但…】 。我覺得此片最利害的,是對白完全吻合孩童的話語,而又能反映小孩及成人各自的狀況,一種最貼近現實的狀況,它無需利用特別的戲劇情節,來催谷小孩「成長」,以反映成人世界,只是簡單的孩童對話,便能「四両撥千斤」了。

7) 其實也不用說【To Be or Not To Be】的劇本吧? 十萬個「正」、「勁」、「抵死」、「好笑」也不足以表達,總之百看不厭,回味無窮。

8) 這真是一套令人無限感動的影片,而我沒有在2004年12月到戲院看溝口回顧展內這套作品,視作一個遺憾。導演莊嚴的氣氛營造、演員淋漓盡致的演出、幾段畫外回音的淒怨、以及某些場面設計 (e.g.安壽投河、母子重逢) 的真情,合而成為一個洶湧澎湃的觀影時刻,我再也不理會、計較、分析那些長鏡頭的運用了。對我來說,它最重要的,是利用一個緩慢的節奏,展現時光的流逝,以及人在這段漫長的時間,展現生命的頑強鬥志。

9) 【林家鋪子】那種紮實、那種沉穏的手法,可見水華真的老練,影片透視層面深且廣,片末的一場人海狂飆場面,以最節制的方法,拍出一瞬間的最瘋狂狀態,令我對水華佩服得五體投地。

10) (詳情請參閱下面的附錄)。但需要補充兩點。第一,謝芳在影片內的氣度令筆者迷醉,為什麼世上會有這種女人的? 太棒了。第二,片尾謝芳急步奔走的推軌鏡頭,再tilt上碧藍的天空上,再加上澎湃的配樂,無法不令觀眾湧出一股激動的情緒。

11) 我覺得卡薩維蒂對人生、人性的透徹了解,在【受影響的女人】裡,完全體現出來。對我來說,它是其中一個在觀影上最真實的現實生活時刻,手提攝影只是次要,捕捉了什麼才最重要。

12) 可能是蔡明亮的最佳作品。當導演近幾年在摸索一條新的創作方向,而又失敗之時,令我更懷念【愛情萬歲】的恰到好處。無可否認,它具有很多商業元素,但它依然能夠很「到」地反映都市/都市人的孤寂及疏離,題才很老掉牙,但核心很感動人,這點,其實也不易做到的。片末楊貴媚痛哭一場,層次豐富分明,不是無的放夭。

13) 我最喜歡影片營造出來的氣氛,那種寂靜的、沉稳的、舒緩的感覺,簡直令觀眾如置身其中。導演在全片氣定神閒,充滿著自信,而出來的成績,也是令人欣喜的。

14) 縱然【七宗罪】上映時,評價頗高,但我認為它還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我想最大原因,乃它是一套類型片格局,以及故事內容/意義沒有開創性。但導演在這些限制下,還能騰出新意,給了觀眾一個美妙觀影經驗 (i.e.包括全片production的每個環節),我覺得這種超越已是一項成就。David Fincher在整套電影的製作理念,利用荷里活的資金,以精緻手工藝的味道 [1] ,造出這套精品,可說殊不簡單。而且導演在節奏方面的處理,真有大師風範,令人擊節讚賞。

[1] 此乃影評人李焯桃的意見,特此聲明,不敢掠美
* 本人曾寫過一篇有關中段追逐戰的動作場面分析,雖很簡短,但有興趣看的朋友可在此查閱

15) 傳統的日本人,生性愛美, 【怪談】在美術上,把這種精神發揮到了極致。佈景、打燈、服裝等等,每樣也是一絲不苟,連鏡頭的工整穏重、沉靜氣氛的營造、土法炮製的特技,甚至片頭化開的墨水,也是一種美,像空氣般滿散落電影每一個場景,每一個鏡頭……

16) 對,【假面】沒有可能拍成彩色,而我們更沒法完全理解影片起始及結尾段落的零碎鏡頭背後的「意義」,但這一切一切都不打緊,它們的突兀、冰冷、混雜及曖昧,給了觀眾一種莫名的、不安的、神秘的感覺,或許……這就是「電影」嗎?

17) 還是那句,我無意也無法完全了解楊素於此片的創作理念,但無可否認, 【紅色讚歌】的長鏡頭氣勢,是如此的壯觀,配合複雜的場面調度、前後左右的靈活影機運動、前後景具深思的構圖等等,看起來真的很爽,當然,它的生死無常概念,還是清晰可見的。

18) 行雲流水的緩慢鏡頭、敏感細緻的光線捕捉、真實得令人吃驚的黑白回憶/夢境片段,究竟是如何塑造出來的? 真的很想超越時空,回訪塔可夫斯基。噢,我只欣賞他的技巧,但對他的精神沒有共鳴,便要被「譴責」了? 但我只偏愛欣賞那些東西,so what?

19) 筆者不是「喜愛」,而是「欣賞」此片,而且十分肯定它的成就。誠如王瑞祺所言, 【戲夢人生】利用傳記體裁,拍了一套「反傳記體」的電影,整套戲不是以李天祿為中心,反之,以他的親人作對象,來形成「他的一生」,無論在「情節」、場面調度及影機運動上,無不呼應著這種概念,這點已經十分驚人。另外,導演的遠攝長鏡頭,個人認為已脫離了營造的境地,只靜靜地、謙卑地觀察人們生活的一舉一動,就連布袋戲也只是生活情節的一部份而矣,侯孝賢於【戲】片內,真正達到「人生大於藝術」了。

20) 它可能不算最具開創性,但肯定在這種公式上「發揚光大」。在戲院內看【生死時速】 ,是一件賞心樂事,既有無窮的喜悅,又有觀眾替你分憂。個人認為導演在這種公式上,已達到很極致的水平。


附錄: 2005全年觀影回顧

總括整年的觀影活動,對外的,筆者又創了個人「新低點」,戲院的新片,看了不夠十套,回顧展的舊片,也只得八套;在家看的,也沒前兩三年那麼多,現在的心態是,看與不看,已沒有所謂了。話雖如此,遇著好的電影,總是開心的。

今年令我最難忘的,應算在05香港國際電影節看【早春二月】了,這套電影,當然不是新片,而且很多人已看過,但今次放映,是全新的拷貝,色彩的豐潤度奪目非常,景物的配搭、構圖的優美、光線的捕捉……真的令人心醉,謝鐵驪於此片對審美的追求,已達顛峰境界,現在再加上一個全新拷貝,簡直如有神助,令觀眾看得目瞪口呆,真正進入了一個詩情畫意的中國古典世界。 【秋水伊人】 (1964) 的新拷貝是很美,但,它還未能像【早春二月】般,令我心動。另外,戲當然是好的,詳情請看回【早】片的短話文字。

其次,便是10月中於bc看增村保造的【清作之妻】 (1965) 了。看罷後,令我再次提醒自已一件事 --- 好電影其實有很多,而很多所謂經典傑作也可能被無限放大,反之一些名不經傳的電影比他們更佳 --- 【清】片便是其中一例。這套電影,無論在增村的作品系列、日本同年作品、日本電影史、世界電影史等,作一審視,也普遍被認為不大有代表性,算是被忽略的、名不經傳的一群,但這無礙我們喜歡這套電影,對我來說,它未必是顛峰之作,但肯定是「好」的電影,更是「好睇」的電影。它像【林家舖子】一樣,濃縮、精煉、冷靜、層次豐富,仿如一個骨肉均稱、沒有多餘脂肪,而又玲瓏浮凸的美女,溫婉、風騷、優雅、性感集於一身,可謂內外兼備。在此,再一次感謝小偉放映此片。

最後,便是自己寫作之路的問題。其實近大半年來,已發覺自己的電影文字寫作,到了一個「盡頭」,意即以自己的電影知識及水平,根本不可能在文字上「再進一步」了,雖有謂寫作電影文章,只是遊戲人間,不需認真,但自己對「提升」的心癮還在,而近兩三個月,又想休息,與其這樣,倒不如小休數月了,由是故,自十月開始,便沒有文章,等待休息完畢,才自我提升,希望能寫到更好的電影文字。話雖如此,未來兩三個月,還可能閒來飄落一兩篇文章,希望各影友多多支持。


本文寫於2005年12月28日,在2006年1月3日作出修訂
 
College Term Papers And Research Papers
Term Pap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