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謎藏】-- First Obsessed Look
「There's more than one way to lose your life to a killer」
前言
美國導演大衛.芬查 (David Fincher) 自從2002年的【房不勝防】(Panic Room, 2002) 後,一直久未有新作露面。直至今年3月,相隔5年後的新作【殺謎藏】(Zodiac, 2007) 終於面世,對於一套犯罪類型片來說,影片在5月竟能參賽康城,實在罕見。而對於拍過【七宗罪】(Se7en, 1995) 及【搏擊會】(Fight Club, 1999) 等頂級佳作的Fincher來說,他真的令fans等至「頸都長」;然而,筆者察覺到,至少在香港,大部份的影迷,對【殺】片也不甚滿意,而原因也有多方面。
影片的重心
而最普遍,也最令筆者費解的論點,就是認為影片未能自圓其說、東拉西扯,以及拖長的篇幅。所謂未能「自圓其說」者,乃影片 (尤其在後三分二) 充斥著排山倒海的線索,而其中也不乏對所謂「主線」來說毫無作用的篇幅,而又把那些段落拍成驚慄的氣氛 (放映地下室那一場),以致有很多人認為「故弄玄虛」云云。
但,假如稍為注意,便不難發現導演的focus不在於「誰是兇手」(雖則結局已告訴你最接近的兇手是誰),而在於主角們對Zodiac的obsession,以及Zodiac這案件如何影響三位男主角的日常生活/心理/精神狀況等等。換句話說,每個線索/片段,無論跟Zodiac有關或無關,也是探索他們的重要材料。
Robert、David and Paul
Robert Graysmith (Jake Gyllenhaal飾) 那段當然是最完整的,由男主角怕Zodiac在媒體傳至家中影響孩子 (家中關掉電視機),至真的危害他們的人身安全 (送校巴那場),再至影響女友/妻子的拍拖/婚姻生活,跟著竟主動令孩子參與事件 (this is a special project!),最後弄至暫時分離,皆有豐富的著墨。由被動至主動、由團結至離散,層次分明,在情節的特性上絶不單調重覆。另外有趣的一場,乃Robert駕車送兒子回校途中,不斷被多條收音機頻道也播放zodiac的消息困擾,當他關掉radio後,畫外音隨即响起直昇機聲 (表示警方或傳煤的介入),令畫面內、畫面外也充塞著「zodiac」,一家人頓時變得「避無可避」。
導演還在一些更細緻的地方著墨,Robert起初雖對「zodiac」產生興趣,但在一次會議裡揭露兇手將會襲擊校巴時,Robert離開時的一組溶接鏡頭,皆响起一群小孩聲音的畫外音 (暗示男主角始終最擔心子女);但到後段全情投入地查案時,男主角腦內只不斷响起剎車聲的畫外音 (暗示「zodiac」的事件)。這種極具層次但又含蓄的作法,顯示【殺謎藏】描寫男主角並非一味重覆翻閱資料、裝作專注表情這麼頭腦簡單。
而Robert對「zodiac」的obsession方面,很多人 (負面地) 批評後三分一的篇幅,只是把Robert對事件的投入,重覆又重覆地展現,但,事實不然。他的obsessed,已不止「廢寢忘餐」這麼簡單,還有最重要一點 – 沉迷到對尋找「真相」的迷失。
Robert「夜闖戲院佬」那場,其實已「明刀明槍」地表達這點。我們知道,Rick Marshaw這條線,在敘事上,是較為「偏離」的 (因為「Lee」才是『主線』及最接近所謂『真相』),但Robert腦內未能整理出一個合理邏輯及證據,便一口咬定Rick是兇手 (Robert在這條線信任Morrill的判斷,其後在餐廳跟David談「Lee」這條線時卻認為Morrill是個酒鬼而懷疑其可信性,更顯示他那「輸打贏要」的思想 – 他根本只想要自己認為正確的證據),以致在屋內一聽到「地下室」一詞便感覺大難臨頭及恐慌。而那場戲的場景,雖然運用上輕度的懸疑配樂,但陰沉的佈景及燈光、木樑發出的聲響 (Robert一入屋已見四周那陰沉的格調,但竟說it’s a nice house,起初根本不覺四周環境有問題)、煲水/咖啡沸騰的尖銳聲音,都是實在發生的 (但觀影時觀眾會感覺十分不安到仿佛是導演添加的配樂),他其後的左疑右思,全因自己把事情「合理化」而造成對所謂「真相」的迷失及恐懼;Robert探Linda那一場,更完全呼應這一點,Linda明明說不是「Rick」,但Robert竟可笑到要Linda說「it’s Rick, it’s Rick Marshaw, JUST SAY IT!」……可見這場「夜闖戲院佬」的戲完全沒有多餘及「故弄玄虛」。
很多人可能對Robert為何這麼沉迷覺得摸不著頭腦,以致對影片後三分一未能投入。或許,當我們留意幾段看似普通的動作或對白後,便不覺驚奇:
1) Credit過後編輯會議室的一場戲,眾高層只專注聆聽「zodiac」信件的內容,對那份密碼紙不屑一顧,唯獨Robert二話不說便copy下來,單是這個舉動,便顯示他對「謎」的執著
2) Robert與Paul第一次到酒吧傾談時,Paul問他「想要什麼好處」,但Robert很無知地回應「what do you mean by “business”?」可見他只對事件的專注,丁點兒沒有其他實利的想法
3) Robert與David第一次到餐廳會面時,David問「who are you again?」,Robert竟答「I just wanna help」,正常情況下,他應會介紹自已姓甚名誰,但,again,他只一心「help」,亦即「找」更多「zodiac」的證據
以上幾處,皆突現Robert本身的性格及為人。有了這個作基礎,筆者認為Robert其後對「zodiac」的狂熱,不難理解,且是自然不過之事。
警探David Toschi (Mark Ruffalo飾) 那段可能著墨較少,但也有些地方可堪玩味。在中段,我們已感受到他對案件的鍥而不捨及無限付出,但當中也表現出他心態上的轉變及內心矛盾。David第一次搜集Arthur Leigh Allen (John Carroll Lynch飾) 的證據作鑒證時,知道不能起訴後,只輕輕地說句「就這樣好了」,那種不以為然的樣子,再緊接著輕鬆的配樂 (大廈特技那場 – 同樣地作為電影結構其中一個分水嶺),顯示「zodiac」還未完全侵蝕他的內心;但一年後,新的證據湧現,令他的obsession死灰復燃,且燃燒得更厲害,「trailer park」那場戲之後,最能證明這點:從David視點出發的一個模糊的深景鏡頭 (暗示一切懸而未決) 開始,Captain Marty Lee (Dermot Mulroney飾) 走上前 (淺景),頓時變得清晰,最後公佈結果,那種由渴望、等待、焦急的情緒,至最後失望的告白,間接地反映在這一個shot裡,而David其後的激動動作及對白,則是理所當然了。
所以再其後的一場戲 – David在車內沉思,字幕打著華盛頓街與櫻桃行交界 (的士司機遇害那地方) – 更顯示他的矛盾,既死心不息,但又無可奈何要作半放棄狀態,這三兩筆已令David的情緒顯得異常立體。
再之後的三分一 – 即Robert「接手查案」後,又表現了David另一層次的心態,他雖口口聲聲跟Robert在餐廳說 「excuse me, I care」,但實情是事件只能放棄,只能officially跟進,所以他其後憤怒地對Robert說「不再理會這案子」「不要再煩我」「我才不理會你」等等,只是他應付現實生活的話語;然而,當他再聽到Robert不斷找到「新線索」時,還是忍不住繼續了解 (包括不斷私下提供人名、家裡忍不住開門的鏡頭),可見他雖「半放手不幹」,但「zodiac」已成為他多年工作的一切 – 他的身體已滲透著「Zodiac」的血。
Paul Avery (Robert Downey Jr.飾) 那段,老實說,直至目前為止,筆者還未能整理出一個輪廓來 (看來甚至有刪剪過的痕跡),我們只知道他是一個有學識、實利、自我忠心的人,但他的下場,到底跟「zodiac」有否關係,if so,如何有關係,戲裡提供的篇幅仍不足,唯有等待08年Director’s Cut的DVD了 (這版本聽聞比原版長,而非短)。
科技與傳統的融合
大衛.芬查以往大部份作品,視覺風格強烈。 【七宗罪】及【搏擊會】 「玩鏡頭」 (尤其後者) 給人的一種新鮮感,令人眼前一亮,而作品本身的水平,也被很多評論及觀眾予以極高評價,但一些「較高層次」的評論者,始終認為它們擺脫不了MTV手法,以及視覺上太過「玩弄」,遂未能登上大雅之堂 (筆者當然極不同意,但需另文討論),更惶論套上「經典之作」之詞。今回【殺謎藏】回歸傳統荷里活劇情片拍攝手法,從敘事模式、鏡頭及剪接等皆十分平實,只有兩三處「玩野」場面,可是,就是這樣,令一些觀者覺得影片風格不夠「貫徹始終」-- 尤其字碼浮現一幕。
這場戲的「特技」,明顯是把【房不勝防】片首Credit的概念再玩一次 (以3D字/圖溶入畫面透視整個空間的立體感),但【房】的Credit仍屬炫耀 (or實驗) 的性質,可是, 【殺】片內那場面,則向著更高層次/難度挑戰:
一開始,一連串報紙的剪影充斥著整個畫面,接著的一組鏡頭,角色們在不同場景東奔西走,為「Zodiac」忙個不停,這時,報紙及信件字碼 (2D) 的剪影叠印在畫面上 (傳統老電影使用的技巧);再接著,報紙及信件字碼由2D轉至3D,溶入畫面 (彷彿堆積如山的資料充塞著office),跟著插入Robert看東西時的一個shot,其後「3D」場面繼續進行,但已由之前的客觀鏡頭,變成Robert的主觀鏡頭 (shot是右pan地跟著兩名警探更能證明這點),以表現他的沉迷
即使玩3D,也是用同一素材過渡 (報紙及信件字碼 – 由2D至3D – 而「質感」幾乎一模一樣),字碼浮現在整個辦公室的空間,也其來自有因,並非無的放夭。我們大可認為這種處理手法及舖排nothing big deal,但導演今回把visual上的「花巧」,能完完全全溶入傳統的敘事模式、鏡頭內,甚至跟劇情掛鉤,這種創作上的心思及嚴謹的態度,其實非常「貫徹始終」,更非「為玩而玩」。
小說 vs 查案、虛構 vs 真實
「Zodiac」這事件,在尾段帶出一種既吊詭、又無奈、但又可其現實的情況:我們在虛構的媒介 (小說) 才能較快找到較全面的「真相」(at least最接近的真相 – 誠如Robert所言,在現實世界,不能「prove」的不代表不是真相);反之,在現實的渠道 (i.e.警方查案及司法程序起訴) 卻多年來沒有定案,找不到有法律證明的兇手,1991年時,只是多了一個人證而矣,而其後主嫌疑犯也去世……到底多年來徒勞無功後還有多少「價值」存在? 或許,所有不同的「價值」只存在於案發最火紅的時候,after that,甚麼都不是,甚麼都沒有。
藝術、藝術
另外,Robert雖然在寫小說,但其實整個過程,與依司法程序查案沒有分別,竟直至找到他認為最有說服力的「真相」,才去寫書,但其實那本只是「小說」而矣!Robert由著手調查開始,直至最尾那句「我親自步行測量過」,那種投入、那種付出、那種對完美主義/細節的考究,筆者認為簡直是一種「藝術」的表現,對「藝術」的一種追求 – Robert簡直就是導演創作此片態度及信念的「代言人」!
後話
你認為我的想法充滿個人投射也好、一廂情願也好,但大衛.芬查今趟再一次證明自己一流頂尖導演的實力,以及依然維持高水平的作品,在美國 (甚至世界) 現今的電影工業 (包括主流及非主流) 裡,彌足珍貴。
相關延讀:
1) 皮亞 -- Movie Chic,Movie Style﹕像藝術品的犯罪片
2) 黃載言 -- 《殺謎藏》無手機 慘過死
3) safari underground -- 《殺謎藏》影評文章
4) Ar Dream -- 大衛芬查、搏擊會與殺謎藏
5) Ron -- 殺謎藏 - 真實 / 詮釋
本文完成於2007年7月28日;另於2007年8月8日作出修訂
Labels: David Fincher, Fight Club, Panic Room, Se7en, Zodiac, 七宗罪, 大衛芬查, 房不勝防, 搏擊會, 殺謎藏
9 Comments:
At 2:45 AM, Anonymous said…
我看了你大作幾遍,真的寫得很專業。不知道你是怎樣記得那麼詳盡的呢?
不過Paul Avery那一段,如果他日你發現任何『線索』,補完一下會更完美。
ar dream
At 5:43 PM, Anonymous said…
我很遣憾因時間及金錢的關係,只能在戲院看了"殺"片一次。期待2008年DVD的導演足本版!
At 8:56 PM, Anonymous said…
o個場「夜闖戲院佬」重要,實在robert話要親眼望住zodiac雙眼, 係抱住挑戰死亡既心態, 最有可能發生既, 係佢迫得zodiac太緊, 令zodiac現身殺佢, o個場戲就模擬左佢呢種心態出黎, 反而, 後來佢主動去搵lee, 望完之後, 係若有所失
At 6:43 PM, 阿SUE said…
Ar Dream:
因為我看了4次, 才會記得大部份場面的資料; 另我想問你對Paul Avery那段有何看法?
Ron:
"I need to see who he is..." 尾二場戲終於比佢見到, 但望完之後, 好像是一種解脫, 同埋 "見到之後, 又係咁..."...配樂都緊密配合著呢種意圖, 由入門時懸疑音樂, 至見到後淡淡哀愁既聲音, 都見到Fincher係細微細眼處下功夫...
At 2:01 AM, Anonymous said…
呢套戲一大特點係討論得到真相既可能性, 又試圖將兇手是誰既真相分拆為多個層面, 從推理上(在此層面多次出現「真相」, 更互相抵觸)、從法律上(到而家lee都只係prime suspect), 以及本原既真相 (但究竟zodiac係咪只得一人都尚未可知)
但robert既有趣之處, 在於佢發明了一道新既真相層面 --「個人經驗」, 藉查案迫zodiac現身, 只要邊個出黎殺佢, 邊個就係zodiac (佢既zodiac), 而呢個亦係觀眾對於此類型片既主觀期待, 希望見倒正反派主角既決戰
而佢去搵lee場戲, 竟然不能引發lee既反撲, robert當然係若有所失, 正如同所有抱持類型片心態看此片既觀眾一樣
然而, 正如同robert曾經一廂情願希望rick係兇手一樣, 預期lee作為兇手會有激烈反應, 亦同樣一廂情願, 根本佢冇特別過猛反應, 完全同佢係咪兇手無關
本片探討論述觀點同真相既關係, 而電影故事作為一種論述, 本片能夠嚴謹地排除自己講故事時犯上如同主角們一般既毛病, 能夠「身體力行」, 令本片更富意義
At 6:05 PM, Anonymous said…
Paul Avery那一段看時已經印象不深,而家更沒有什麼看法。不過他前段的戲曾令我首先想起全職殺手(小說)的任達華(電影中他演的那個角色,我忘記了名字)。有點異曲同工~
At 2:52 AM, 阿SUE said…
Ar Dream:
那待下年出Director's Cut, 再一起討論...:P
ron:
我今天才看見你那篇文章, 我已加入了我的文章尾部份...:P
At 9:42 PM, Anonymous said…
我的電影筆記
www.david3boat.blogspot.com
新blog開張,歡迎光臨
At 10:04 AM, 柯云 said…
2016-04-12keyun
christian louboutin shoes
air max 90
marc jacobs outlet
louis vuitton outlet stores
ralph lauren outlet
louis vuitton outlet stores
michael kors outlet
christian louboutin sale
air max 95
louis vuitton outlet
michael kors handbags
discount jordans
louboutin femme
coach outlet store online
michael kors outlet clearance
nike roshe run
kobe 10
kobe 8
coach outlet
fitflop sale
ray ban sunglasses outlet
michael kors handbags
ralph lauren outlet
michael kors purses
ray ban sunglasses uk
nike air max uk
coach outlet
oakley sunglasses
michael kors outlet clearance
coach outlet clearance
tory burch flats
adidas wings
coach outlet
oakley outlet
cheap louis vuitton handbags
air jordan 4
timberlands
supra shoes
true religion outlet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