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飲食食又一天,談【飲食男女】
從來對李安的電影不太感興趣。 【臥虎藏龍】的成就顯然被低估,還惹來「拍給外國人看」的垢病,算是深得我心,但還談不上鍾愛; 【喜宴】則一般格局,部份支節有味道,整體則不算成熟; 【冰風暴】在1998年挾康城最佳劇本獎來香港上映,看罷沒什麼感覺,那種諷刺中層生活的筆觸不太強,James Schamus向來也是以劇本平穩見稱,沒有神采不足為奇。
對上的三套電影已是很久之前看了,以致我對李安提不起興趣,直至今個月,因為要看楊貴媚,借了 【飲食男女】看,結果,反而是令我最失望的一套作品。
【飲】片當然不是差的作品,但很多地方的處理,令筆者感到很不舒服。飲食是中國國粹,郎雄是大廚,但每次一家人吃飯也十幾二十道菜,未免誇張得來欠說服力,其目的當然昭然若揭,為了show中國廚藝給老外看;楊貴媚飾演的老處女大姊中後段的行徑,可謂令人「目瞪口呆」,突然已濃妝艷抹姿態出場,以表示她「走出過去的壓抑站出來」,當中毫無轉折之餘而突兀,而且,角色的成長及改變,也不用一定要改變形象吧? 怕觀眾不明嗎? 還是信不過楊貴媚可以演技搭夠?
影片看似開放 (吳倩蓮的形象、性觀念、生活態度),實則保守 (吳倩蓮最終回歸家庭照顧父親),當然,有人會認為大姊楊貴媚及三妹王渝文的「出走」是影片「進步」的表現,但王渝文的一段是篇幅最少的,「避重就輕」之餘,令影片基調回到吳倩蓮的戲份身上;楊貴媚一段也是男主角為了愛人而回歸宗教作結,實合乎西方人 (甚至東方人) 的所謂正確價值觀。而那些「出走」片段,目的也是為了影片最後的高潮戲,但郎雄及吳倩蓮的對白也平淡乏味。
李安要拍通俗劇,我當然沒有問題,但那些起承轉合的架構,筆者所要求的只是內裡的細節豐潤度,但【飲】片在這方面可說是最弱的一環,所以當歸亞蕾出現時,突然打起輕鬆的配樂,也令觀眾無法抓回樂趣了。
全片最可觀的是楊貴媚的演出,雖然角色描寫平板,但她也力挽狂瀾,令人可喜,果然是中影公司九十年代的重心人物。其餘的,你不能說拍得不好,但就是令人不舒服及沉悶,很出力似的,觀眾也看得辛苦。
本文寫於2004年3月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